如何從源頭減少痘痘粉刺?盤點4大致痘原因
▎粉刺和痘痘是如何形成的?
我們常見的痘痘(又稱青春痘),正式名稱為痤瘡或尋常性痤瘡,是一種毛囊皮脂腺發炎的皮膚疾病。
當毛囊開口過度角質化,加上皮脂腺分泌旺盛,就容易導致過多的皮脂堆積在毛孔,若又伴隨細菌大量繁殖,就會促使毛囊發炎,形成痤瘡。而痤瘡大多會出現在臉部、頸部、耳朵、胸部、背部或肩部。
痘痘就是發了炎的粉刺。粉刺尚未冒出皮膚時白色的樣子稱為白頭粉刺,也叫做閉鎖型粉刺。若粉刺冒出皮膚,油脂接觸到空氣發生氧化,變成黑色,則為黑頭粉刺或開放性粉刺。已經發炎有膿皰或丘疹的就是痘痘。
▎造成痘痘粉刺增生的原因
痘痘成因跟毛孔開口過度角化、皮脂分泌過度旺盛有關。而皮脂腺分泌旺盛,可能源於家族基因遺傳、生活壓力、高溫溼熱的環境、皮膚受到壓迫摩擦,抑或是與荷爾蒙變化、藥物副作用、使用不適合的化妝保養品或刺激物質等有關,必須找出致痘原因,從源頭減少皮脂分泌。如果只是一味想消除已經冒出來的粉刺痘痘,則會導致治標不治本,痘痘依舊長不停。
以下為幾個常見導致痘痘粉刺的原因:
內分泌
雄性素會刺激皮脂腺,也是泛油及禿髮的主要原因,雖然名為雄性素,但女性體內還是會有喔,只是平常被雌激素及黃體素抑制著。生理期的前後幾天,雌激素及黃體素下降,沒有人管的雄性素,就是導致「下巴生理痘」的兇手。
*若是長期有痘痘反覆生長,也可以到醫院檢查是否有內分泌失調的問題。
飲食習慣
如果想要改善出油,也可以從飲食調理身體,遠離這些容易致痘的食物。
✘ 高升糖(GI)食物
糖分除了會加速肌膚老化,過量的糖分攝取會促進體內的胰島素和生長激素的釋放,也會提高雄性素的合成,這可能導致油脂分泌過多,進而造成痘痘形成。
常見的高升糖(GI)食物:白飯、吐司、馬鈴薯、巧克力、山藥、西瓜、香瓜、榴槤、荔枝、龍眼、洋芋片、精緻澱粉等。
✘ 高油食物
除了普遍被視為飲食禁忌的炸物,還有很多潛在的高油食物,例如:火鍋湯底(羊肉爐、薑母鴨、麻油雞、麻辣鍋)、醬料、奶油。這些食物中都含有反式脂肪,攝取過多則容易引起皮脂分泌過量,導致皮脂淤積在毛孔中,會形成有利於痤瘡桿菌孳生的封閉環境,進一步形成痘痘,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人吃完這類高油食物後,隔天立刻爆痘的原因。
✘ 高鹽/辛辣食物
愛吃重鹹除了容易因為鈉含量高而水腫,2015年國外有項研究:針對飲食與痤瘡(痘痘)之間的關係比較,痤瘡較嚴重的患者,其所攝取的食物,含有較高的鹽份⁽¹⁾,雖然並不能直接確定具體關聯性,但還是建議保持清淡飲食,儘量避免醃、燻、醬、滷、漬等方式烹調的菜餚
✘ 乳製品
牛奶中大量的激素及蛋白,尤其是健身、重訓時攝取的乳清蛋白,會從多方面刺激皮脂腺分泌,目前推測是乳清蛋白會引發胰島素及類胰島素生長因子的分泌量增加,想要抗痘,可以嘗試先暫停攝取乳製品⁽²⁾(包含:牛、羊乳、乳酪/起司、乳粉、優格、優酪乳等)。
作息
每次熬夜或壓力大時,總是滿臉油光容易爆痘,這是因為身體進入戰鬥狀態,會大量皮質醇和腎上腺素,讓皮脂腺暴走。
環境
隨著溫度每升高1°C,出油量就增加10%,在37°C時達到顛峰,連控油產品都會失效。
🌡 適時替臉部降溫,維持舒適的肌膚溫度,才能有效控油。
▎改善粉刺痘痘肌膚的日常保養
正確清潔臉部肌膚
除了由內調理臉部出油情況,平時在清潔皮膚時,也要確實洗淨毛孔髒汙,包含臉上的防曬或是化妝品的殘妝。
深層補水保濕
肌膚的運作與含水量息息相關,只有肌膚喝飽水,才能開啟自主代謝的開關。
角質健康代謝
用健康不傷肌膚的方式 (非酸類、摩砂去角質),提升肌膚代謝力,從根源減少粉刺與痘痘。
▎結論
✓清淡飲食 ✓正常睡眠 ✓保持樂觀 ✓維持舒適環境,雖然是老生常談,但不難發現,導致皮脂腺的暴走,幾乎都跟文明病有關,愛惜身體,不僅是為了健康,也與好膚質息息相關。
除了改善皮脂分泌,別忘了也要加強角質代謝及正確保養清潔,不然還是會功虧一簣喔。